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乾:朕要把这门亲事搅黄了!-《满朝奸臣,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李乾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往年也不是没有这种人,但一般只要有硬骨头,就会被当年的考官打压,只能落榜,然后灰溜溜地回去……”

    李乾仰靠在椅子上,听了之后也是一阵牙疼。

    他其实对这样的事儿也有所预感,但当这种事儿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他眼前时,李乾还是有些震惊。

    他知道前世也有这样的事儿,这打压之说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

    说不让你中,任你有惊天的本事和才能,就是中不了。

    著名的戏曲家、文学家汤显祖,就是写《牡丹亭》、《南柯记》的那位大才子,年轻时便已经名动天下。

    当时的首辅张居正曾为了让儿子们中进士,就想找几个有才学、有名望的人唱和陪衬,汤显祖就是他选中的人之一。

    只不过汤显祖并没有屈服于这位首辅的威势,坚定拒绝了这事儿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虽然名节保全,但代价也很严重。

    在后来张居正当权的那些年中,竟无一人敢取汤显祖,他就这么一直落第,而当时屈从于张居正的沈懋学却高中了状元,这就是差距。

    所谓的才学、名望,还是要屈从于权力的。

    郑冠见李乾陷入了沉思,也轻轻叹了口气:“李兄,要么这次我根本不报希望呢,得罪了这些人,考了也是白考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还不如早早回去呢。”

    李乾回过神来,强笑着道:“不管如何,郑兄还是试试的好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郑家家大业大,在朝里又有面子,不过杏榜上一个名额而已,想必他们也不会太为难你的。”

    郑冠叹了口气:“这谁知道啊?郑家的招牌也得看什么时候儿,以前朝中有人的时候自然好用,现在嘛……早就不是那回事儿了。”

    他轻轻摇摇头:“这阵子郑家说话的分量不够,族里还有人打起了歪主意,我有个老哥哥还想把孙女送给人家做妾……”

    李乾还有些不解,郑家竟然也会这样。

    出于礼貌,他没问具体怎么回事儿,可郑冠反倒像是越说越生气,忍不住拍着桌子道:“简直就是败坏名声,我们郑家的嫡女怎么能给人去做小妾呢?当真是……不知所谓!”

    说到最后,他脸色还有些涨红。

    李乾的好奇心完全被勾起来了,忍不住开口问道:“你们郑家想和朝中哪个大臣联姻?”

    郑冠神色复杂地道:“唐国公,李渊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”

    李乾一惊,下意识捏紧了衣袖:“竟然是这老……老……老国公?”

    感受着郑冠诧异的眼神,他急忙改口道:“他是不是有点太老了?”

    郑冠收回目光,叹了口气:“不是他,是他的国公府的世子,李建成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据说唐国公也很有诚意,他对我郑家许诺,日后若两人有孩子出生,必然会让那孩子做国公府的世孙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即便是做妾,族里还是有不少人同意了。”

    李乾一下子反应过来,李建成的老婆……郑家……莫不是郑观音?

    要是李渊借着这个姻亲,和荥阳郑家搭上了线……李乾想想就头大。

    别看在郑冠的口中,郑家如此不堪,可李乾却不会信这小子的凡尔赛。

    郑家在朝中文武都有人,更何况之前致仕的那些郑家官员,都有很大的人脉网。

    而且这些都是其次,郑家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世家,他们是一个诸侯国,有名正言顺的军队和领土!

    李渊若是得到这等臂助……

    李乾觉得自己屁股下的皇位又虚了几分。

    而且,荥阳郑家把嫡女嫁给李建成,也未必没有提前投资,想要李渊登大位的心思。

    想想就知道,李渊要是做了皇帝,李建成就是太子,李建成的儿子就有机会继承皇位……

    李乾紧皱着眉头。

    不行,这事儿必须得给他搅黄了。

    郑冠咕咚咕咚地灌着杯中的茶水,就仿佛那是消愁的美酒一般。

    “唉,今日说的太多,让李兄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郑冠随意地用袖子抹干嘴边的茶水,起身拱手道:“今日蹭了李兄一顿饭,改日李兄要是有功夫,找我讨回来就是。”

    他又恢复了来时的洒脱:“我就住在亲仁坊的郑府,李兄哪天去都行,今日就先告辞,不多打扰了。”

    李乾也轻轻一笑:“你我投缘,一见如故,自然是畅所欲言,这有什么可笑的?今天就算了,改日一定去叨扰郑兄。”

    他也报出了老太监在京城中的外宅,又嘱咐了郑冠,以后要是遇到包拯什么人,可以去找他一起。

    同郑冠分开之后,李乾心事重重,再也没心思在外面闲逛,而是一路回到了皇宫。

    今天本来是出去散散心,顺便庆祝一下前段时间,谣言之战的胜利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经郑冠这么一说,李乾才意识到眼前还有难题。

    首当其冲的就是会试。

    如今距会试只有短短不到几个月,会试中的那些人更是让李乾馋的流口水,这都是国家的栋梁啊。

    王华,这位显然是重量级人物,而且买一送一。

    这位的儿子叫王守仁,又叫王阳明,就是那位完成了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的,最后一位圣人。

    买一个王华,送一个王阳明,世界上已经没有比这再赚的买卖了。

    包拯,这位黑脸哥就不用说了,绝对的猛人,李乾正需要这样的汉子,来帮自己扫一扫那些乱七八糟的牛鬼蛇神。

    柳公权,颜筋柳骨说的就是他,柳公权和颜真卿齐名,而且同样是个有气节,性格正直的人。

    张孝祥,也是个有气节,有理想,有抱负的人,前世是南宋的大忠臣,还被秦桧陷害过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的是,一个人对大送越忠心,到最后他的下场就越惨,这位一生被贬官好几次,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得病死了。

    但在眼下的大乾,这些人都有光明的未来……

    当然,前提是他们都能通过会试。

    但唯独在会试这道程序上,李乾是不太有插手空间的。

    这方面,大乾的规定很清楚。

    会试考题,是礼部和主考官共同拟定好几个,然后交给皇帝圈定一个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李乾只能在现有的结果中选,而不能主动去填空。

    他这个皇帝对会试的影响也只能体现在这里。

    此外,什么监考,什么阅卷,什么定名次……李乾几乎都没理由插手。

    而按照惯例,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,贡士可以在一个月后参加殿试,而殿试一般是不黜落考生的,所有参加考试的贡士都能通过,称为进士,或者被赐同进士出身。
    第(2/3)页